近日
云南省數據局印發
《2025年云南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
圍繞持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等六方面
提出17項具體內容
全文如下
↓↓↓
2025年云南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主線,以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做好2025年數字經濟工作,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持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一)加快網絡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程,加快沿邊地區、機構寬帶通達,沿邊國道和省道沿線網絡覆蓋,力爭自然村5G網絡覆蓋率達85%。積極開展“信號升格”行動,年度新增5G基站超過2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達到37個,提升基站共建共享水平。推進5G規模化應用。持續深化“雙千兆”網絡建設,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城市和地區,聚焦小區、工廠園區等重點場景開展萬兆光網試點,積極推進城市及重點鄉鎮區域10G-PON(萬兆無源光網絡)終端設備部署。按需擴容出省帶寬,完善省內外低時延圈建設,年度擴容4T。加強數字信息大通道建設,全力推進昆明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盡快形成服務能力。
(二)優化算力設施布局。“以網強算”,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推動智算資源供給集群化,按照“一核多點”布局,以昆明萬溪沖智算產業園為核心,昆明市為重要區域,引導具備一定基礎、綠色能源富集的地區充分盤活存量基礎設施,促進算力綠色、集聚發展。充分發揮“綠電+智算”融合優勢,探索開展算力基礎設施綠電直供試點,加快推動昆明呈貢萬溪沖智算產業園打造算力集群,力爭年度新增智能算力10000PFlops。引導企業和園區按需部署邊緣數據中心,提供極低延遲的算力服務。推動建設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加強智算能力賦能精準化,持續引導算力在各重點行業和產業中的應用。
(三)強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構建特色數據標準體系。加快建設和運營數據采集、匯聚、傳輸、加工、流通、利用、運營、安全服務等數據基礎設施。聚焦我省有色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高原特色農業、現代物流業等重點行業,建設行業高質量數據集、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圍繞技術創新、行業賦能、生態培育、標準應用、人才培養、數據安全等6個方面建設任務,重點推動昆明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文山州、紅河州、昭通市、麗江市、怒江州、西雙版納州等州(市)和滇中新區推動特色數據標注基地建設。
二、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
(四)培育數據產業。持續推進昆明螺螄灣數據產業園建設,強化省、市、區聯動機制,持續完善園區服務,創新招商模式,招引培育數據供給、加工、評價、治理、流通、交易、應用等全生命周期各類參與主體,力爭2025年園區注冊企業突破1000家。以數據登記確權為關鍵,加快建設昆明國際數據交易所,完善數據交易所組織運營架構、運行機制和制度規范,力爭2025年掛牌數據產品數量超過500個,交易規模突破1億元。
(五)持續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做強數字產品制造業。依托昆明高新區、滇中新區、紅河蒙自經開區等,持續強鏈、延鏈、補鏈,著力發展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和可穿戴設備產業。穩步提升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終端產量,持續強化新型顯示、可穿戴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持續發展數字技術應用業。依托昆明五華科技產業園、螺螄灣數據產業園等園區,持續招引和培育軟件企業,圍繞產業發展、電子政務、智慧城市等需求,積極推進軟件設計、開發等專業技術外包服務。推動操作系統、數據庫等信創產品研發和應用。持續培育數字要素驅動業。加強數據治理,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圍繞生產服務、生活服務、公共服務等領域,鼓勵和引導平臺企業提升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水平,賦能我省高原特色農業、文娛、旅游、商貿、物流等行業發展。持續擴大數字產品服務業。推動“到店+到家”線下線上深度融合,擴大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家居等電子產品消費。
(六)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升規培育。建立數字經濟企業升規培育長效機制,摸清數字經濟企業底數,持續更新梯次培育企業庫,結合不同行業企業升規納統標準和條件,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數字產業發展生態,促進數字經濟企業轉化為“四上”企業,力爭年度新增數字經濟“四上”企業超過300家。
(七)強化數字經濟招商引資。堅持“外資、民資、國資、財資、融資”五資同引,因地制宜加大數字經濟招商引資力度,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充分發揮昆明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地建設形成的有利因素,以昆明為重點,積極培育數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推動算力服務、數字金融、影視游戲、跨境電商等對時延敏感、需要開展跨境業務的數字經濟企業落地發展。
三、加快產業數字化融合
(八)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建設。深化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高原特色農業生產全過程應用,高質量建設20個左右省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結合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各地智慧農業項目建設,銜接、復制和推廣典型模式與經驗。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年度增速超過15%。
(九)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按照大、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特點和數字化轉型需求,積極引導建立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力評估,加強評估系統建設。強化對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支持力度,打造“數智工廠”5個,“小燈塔”示范企業15戶。
(十)深化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金融發展,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提高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推行數字人民幣。引導傳統商貿企業電商化轉型,持續開展電商促消費活動,聯合平臺企業開展農產品上行及品牌推廣專題促銷,依托電商直播節以及農民豐收節等開展專題直播,推動特色農產品上平臺、銷全國。加強數字化技術創新賦能文旅行業,鼓勵引導文旅企業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智慧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催生一批云演藝、云直播等新產品,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和體驗。網絡零售額年度增長15%以上。
(十一)抓實數字化項目和試點示范申報。爭取中央資金支持交通運輸、電力能源、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現代農業等領域數字化轉型項目及數據基礎設施試點建設。支持具有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爭取承擔國家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試點,開展政策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研發創新,打造具有云南地域特點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四、加快推動數據開發利用
(十二)推進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探索公共數據資產登記,對納入授權運營范圍的公共數據資產嚴格按照資產管理要求進行登記。逐步推進數據資產授權運營,嘗試開展公共數據資產權益在特定領域和經營主體范圍內入股、質押等,助力公共數據資產多元化價值流通。推進數據資產入表,帶動提升企業數據開發利用,不斷拓展數據應用深度。圍繞數據資產臺賬編制、登記、授權運營、收益分配、交易流通等重點環節,開展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試點。
(十三)深入推動“數據要素×”“人工智能+”。持續辦好“數據要素×”大賽云南分賽,深入挖掘數據應用場景,持續擴大賽事影響力、提升賽事品牌知名度。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逐步打造“整體智治”的現代政府。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工業制造、交通運輸、現代物流等領域示范應用,賦能升級傳統行業。研究出臺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加大資源整合及行業標準化推廣,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五、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十四)務實參與數字出海合作。依托企業積極參與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合作。用好各類論壇、展會等平臺,加大數字賦能應用典型案例宣傳推廣,推動數字經濟企業及數字化解決方案“走出去”,支持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出海。
(十五)提升跨境貿易數字化服務水平。依托中國—南亞博覽會、瀾湄視聽周等活動,積極參與服務面向南亞東南亞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建立跨境貿易數據共享和服務開放機制。推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
(十六)創新跨境電商發展模式。創新跨境電商“展倉播”一體化發展模式,引導海外倉資源整合和智能化改造。建立“云企出海聯盟”國際市場開拓運行機制,發揮商協會、駐外商務代表處、組展機構作用,系統性解決跨境電商企業“出海”的堵點和難點,提升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持續推廣“電子商務+零售套餐”的電力零售新模式,推動云南與周邊國家跨境電力貿易,打造面向周邊國家跨境電力交易的“云南模式”。
六、加強數字人才隊伍建設
(十七)強化數字人才引培及使用。深入實施“博士招引三年行動”“滇籍在外人才暖心回流工程”,進一步加大對急需緊缺數字人才引進力度。圍繞“技能云南”行動“十個一批”“六個一萬”工作目標,重點加強人工智能、電子商務等數字化產業師資隊伍建設,加大數字技能人才培訓力度。深入推進省科技副總及產業導師選聘、金融特派員選派等工作,提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數字經濟領域整合創新資源、開展技術攻關、轉化科技成果等能力。
來源:云南省數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