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普洱,白及在思茅松下舒展葉片承接雨露;重樓在橡膠林間的腐殖土中拔節生長;石斛攀附著高大樹干吐露芬芳……
“森林+藥材”,這里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76萬畝種植基地、28個道地品種,云茯苓、白及年產量分別占全國40%、55%以上,林下三七種植規模居全國之首。2024年中藥材總產量約11.41萬噸,綜合產值近120億元。
破解普洱市林下中藥材成功種植的密碼,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這一概念躍然而出。
打通云南中藥材提質之路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是我國針對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等環節制定的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旨在通過規范化操作保障中藥材質量穩定、安全有效,并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質量管理規范涵蓋藥用植物、動物、礦物的全過程管理,包括種植(養殖)、采收、產地加工、包裝、儲運等環節。通過中藥材GAP,可實現中藥材質量可控、來源可溯,規范種植區域選擇,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實現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共贏。
云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二級調研員黃俊利介紹,云南省中藥材資源豐富,全省中藥資源8875種,其中藥用植物特有種類1562種,占全國的49.59%。2022年國家藥監局等4部委出臺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后,云南將中藥材GAP納入《云南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云南中藥材種植養殖區劃(2025—2027年)》《云南省財政支持中藥材產業若干政策措施》統籌建設,印發《云南省中藥材GAP基地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成為全國首個實施GAP基地評價和中藥材GAP監督實施示范省份。
從文件到藥田,從管理部門到企業再到種植戶,中藥材GAP的推行并非易事。
2023年10月,云南省正式啟動中藥材GAP基地評價工作,可企業對中藥材GAP認定工作并不了解,如何制定長遠規劃、如何制定高效良種繁育工作規范、如何制定中藥材GAP基地全鏈條監管流程等問題擺在了企業面前。如何助企,也成為監管部門思考的問題。
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回鎮普洱良品益康藥業有限公司白及GAP種植基地,近千畝白及依低矮丘陵生長,綿延數里,如綠色云錦,陣陣藥香沁人心脾。誰能想到,眼前這片生機盎然的土地,一度閑置沉寂。
“藥監部門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公司質量負責人陳愉說,在基地籌建階段,普洱市藥監部門派出專家進行指導,幫助選出適宜白及生長的“黃金地帶”;在公司選育新品種“良寶大白及1號”后,省藥監局積極聯系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對公司新品種進行原植物形態、DNA條形碼分子鑒別,確保新品種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蘭科植物白及;在公司編制和修訂內部白及規范化生產技術規程和操作規程時,普洱市藥監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給出專業意見。
作為云南省首家通過中藥材GAP基地評價與延伸檢查的企業,普洱良品益康藥業以種植白及為主,同時種植滇黃精、重樓、土茯苓、金毛狗蕨等道地藥材。除了白及,普洱良品益康藥業還與當地農戶、農業合作社共建7273畝茯苓林下基地,成為省內最大的中藥材GAP種植基地。
“在普洱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產業,我有3個‘看好’。”普洱良品益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禮中表示,“看好”行業前景,中醫藥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在云南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看好”好山好水好資源,普洱的大面積森林是中藥材生長的絕佳環境;“看好”良好的營商環境,當地政府為項目落地和公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服務保障。
王禮中指著基地掛著的“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工作站”的牌子介紹:“普洱市市場監管局幫助我們申請鄉村振興資金,找專業技術團隊幫助我們定標準、做檢驗,協助我們收集全國白及樣品基原,提升白及質量標準,還積極幫助我們拓展市場。”
普洱良品益康藥業憑借GAP優勢成功入圍全國中藥飲片集采,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同時,帶動群眾就業超4000人次。中藥材GAP的推行,不僅讓藥材質量得到了保證、企業有了利潤,還帶動周邊鄉鎮的農戶每年創收1000萬余元。
建設云南特色中藥材GAP樣本
走進普洱淞茂谷,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樹上附生石斛,林下套種重樓,黃精與喬木共生,龍血樹樹脂散發出微苦的藥香,余甘子果實裹藏著青澀的回甘,在這個立體藥園,每株藥材都遵循自然規律生長。
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同時帶動周邊少數民族群眾增收致富,普洱淞茂谷林下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建立了國家批準的林下利用野生珍稀藥材基地——淞茂谷。
淞茂谷藥園的運作模式,充分體現了中藥材GAP建設在促進生態保護方面起到的積極作用。公司秉持“不傷害每一片森林”的宗旨,通過6年的科研攻關,率先在國內突破石斛、龍血樹、滇黃精、重樓、余甘子野生藥材林下繁育生長的科技難關。其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3320畝,包括石斛、龍血樹、滇黃精、重樓、余甘子等藥材,以符合地理、氣候、環境與有機栽培等標準,打造國內林下種植中藥材的GAP認證基地。
淞茂谷的藥材種植遵循“三不原則”:不砍樹、不施肥、不打藥。將野生種源移植到林下,采用林下仿野生模式進行種植;采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管理方式,定期監測濕度溫度。“藥監部門不僅會定期對我們的中藥材進行農藥殘留檢測,還會在中藥飲片生產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管和指導。”公司總經理高建波介紹,目前,淞茂谷已成為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年產量達200噸,年產值約2億元。
從規范化種植到中藥材品質提升,從基地建設到品牌塑造,中藥材GAP貫穿到云南中藥材全產業鏈運行的每個環節,為云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云藥出滇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基地評價+延伸檢查”模式,強化協同監管,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責的共管共建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有14家企業、26個基地通過GAP評價,省藥監局共發布10期中藥材GAP延伸檢查結果的通告,14家藥品生產企業的26個產品可標注“藥材符合GAP要求”,數量居全國前列。目前,全省GAP基地總面積達1.5萬畝,覆蓋三七、重樓等12個道地品種。
“從全省層面來看,中藥材GAP正在重塑云藥格局,規范化生產推動產業提質增效。”黃俊利介紹。
此外,云南省創新建設全國首個中藥材GAP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基地申報、審核、評價全流程線上辦理,累計服務70個基地。同時,由省藥監局牽頭建設的智慧監管系統實現與“云藥追溯質量平臺”的無縫對接,消費者掃碼即可查詢藥材從種植到制劑的全流程信息。
為了從源頭上保障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性,使云南中藥材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推動整個中藥材產業標準化發展,引導中藥材產業從傳統粗放型向現代化、精細化轉變,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2025年1月,我省出臺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推廣中藥材綠色生態種植養殖,加快中藥材GAP基地建設,建設GAP中藥材500萬畝以上,建設60個以云藥大品種和優勢品種為重點的GAP基地。
維護生態平衡,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讓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促進區域經濟繁榮,云藥未來可期!
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