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根基在人;產業勃興,動能唯青。鄉村振興,根基在人;產業勃興,動能唯青。當青年攜技術、懷夢想、肩擔當回歸鄉土,便化作點燃鄉村未來的星火。在楚雄這片熱土上,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獲得者彭程,正是這股新生力量的杰出代表。
彭程的大學舍友來自云南各地州,彼此相處融洽,舍友家中多以水果種植為生,他常隨舍友回家小住。四年間,彭程耳濡目染,不僅熟悉了水果產業的發展脈絡,更漸漸摸清了種植技術的肌理。還未畢業時,他已開始研究家鄉楚雄的地理氣候,在網絡上鉆研種植技術與果園建設方法。2017年大學畢業,懷著對故土的赤城熱愛,他承包了紫溪鎮母掌村委會的百余畝荒山,帶動當地15戶種植戶,種植了近100畝冬桃、櫻桃、紅梨等特色水果。
2021年豐收季,喜悅之中,彭程敏銳察覺到發展的瓶頸:品牌弱勢讓優質農產品“明珠蒙塵”,種植規模有限則難以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青年人骨子里的挑戰欲被悄然喚醒,轉型成為破局的唯一出路。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一擊:初創農場的身份、匱乏的抵押物、微薄的信用額度,將融資通路一一堵死。夢想與現實碰撞,讓彭程陷入焦慮,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愿景,似乎變得遙不可及。
就在此時,云南農擔公司楚雄辦事處帶著“立滇為農”的服務使命而來,他們走進田間地頭,在土壤改良的深淺溝壑里、線上銷售的點滴突破間,讀懂了這位青年農人的執著——這些扎根土地的鮮活實踐,比任何抵押物都更具分量。辦事處與楚雄市農商行聯合盡調后,迅速為彭程辦妥60萬元融資擔保貸款。這筆貸款數額或許不算龐大,卻讓彭程真正邁出了從傳統農業人向現代農業經營者轉型的步伐。
有了資金加持,彭程從商標注冊、綠色食品認證、產地環境監測,到獨立品牌包裝、互聯網運營多維度發力,打造出“西霸農場”“母掌生鮮”兩大品牌,為楚雄市高原特色經濟林果產業闖出一片新天地,也探索出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路徑。如今,農場已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網絡:線上在各大電商平臺搭建C端店鋪,與30余家C端店鋪簽訂供貨協議;線下則覆蓋外省檔口、商超,本地各大商超、農貿市場及直營店。
與此同時,彭程積極探索“綠色農業+生態旅游+觀光采摘”模式,連續3年舉辦桃花節、櫻桃節、冬桃節等生態采摘體驗活動,每年吸引游客2萬多人次;還在楚雄市主城區及農場基地開辦本土生態農產品年貨節、展銷會,既為農戶提供了農特產品銷售平臺,推動農城融合發展,讓大山與田園里的特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高品質農副產品選擇,更為農戶穩定增收筑牢了根基。
如今的楚雄市西霸農場,早已突破單一種植邊界,構建起種植、收購、種植技術服務環環相扣的產業閉環。從最初的100畝土地,拓展至600畝;年收入從200萬元躍升至1200萬元——數字的跨越背后,是農場從傳統種植模式向現代化農業綜合體蛻變的生動注腳。“基地+合作社+公司+農戶+平臺”的產供銷一體化模式,如同一根堅韌紐帶,將分散的力量凝聚成發展合力。通過組織農戶推行規范化種植管理,用協議收購筑牢保障,讓當地80戶種植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從一片果林到一個產業,從個人創業到帶動一方,彭程的西霸農場如同鮮活標桿,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也照亮了更多新農人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小編手記】
從最初60萬元貸款擔保到如今增額續保至150萬元的擔保額度,四年間,云南農擔的支持如一股溫熱的溪流,從未間斷地著彭程的創業之路。當年那個懷揣夢想返鄉的大學生,也已蛻變為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暨新時代青年先鋒獎、最美“三農”人、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云南省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多項榮譽于一身的“新農人”典范。他從返鄉青年到“新農人”典范的茁壯成長,亦是云南農擔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以初心踐行使命的生動注腳。
關注渠道

供稿:楚雄辦事處
編輯:思昂傳媒 呂曉娟 王銳
一審:楚雄辦事處 張莎
二審:綜合管理部 王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