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這一部署既精準回應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又為“十五五”時期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能,必須抓好貫徹落實,讓政策效能躍升至更高水平,以更大力度惠及億萬農戶。
“十四五”以來,黨中央持續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政策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惠及面、覆蓋面越來越廣,制度體系也越來越成熟完備。從穩定實施各種農業補貼、連續提高小麥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標準等夯實基礎,到實施一大批農業產業融合項目提高質效,再到保持各項政策穩定,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億萬農民得到了巨大實惠。但同時,政策資金使用效能仍有待提升,人才、資金等要素城鄉雙向流動需持續推進,政策執行和有效監管還需加強,政策紅利傳導尚有較大提升空間。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要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延續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精準性、高效性和指向性。每一項政策出臺都要解決一個或多個問題,每一分錢都得投在刀刃上,用出效益、花出效率。一項項政策要精準對接“三農”發展實際需求,做大增量、精準提效、協同聯動,不僅要“給錢給政策”,更要“給對錢、用對政策”;不僅要加大投入,更要看實際效能,真正讓好政策實實在在惠及農業、農村、農民。
做大增量,健全多元投入格局。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優化投入結構,提高投入效果,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格局。一方面,財政投入要兜牢保障根基并強化引領性,聚焦糧食生產、鄉村振興等民生剛需,投向農業新質生產力等重點領域;另一方面,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通過優化農業信貸、完善農業保險等,破解農業融資難、抗風險能力弱等痛點,穩住產業收益。同時,引導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產業,如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鄉村旅游等,既彌補投入缺口,又通過市場化運作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各方同向發力,確?!叭r”發展有更多要素注入。
精準提效,強化政策協同聯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涉及價格、補貼、保險等多種政策工具,涵蓋農業、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各領域各環節只有精準銜接、協同發力,才能避免效能分散,才能確保好政策精準滴灌到農民身邊。在保護和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方面,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強化價格、補貼、保險等政策協同。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加大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力度,加快構建糧食產銷區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加強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避免“種糧吃虧”“急時無糧”。在促進貿易和生產相協調方面,要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科學調控進口節奏,掌握農產品進口主動權,確保農產品生產平穩、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讓農民種糧養畜賣得出、有收益。
雙向賦能,推動城鄉要素充分流動。在人才方面,完善激勵機制,通過出臺住房補貼、創業扶持、職稱評定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下鄉服務和創業就業,讓人才成為鄉村發展的“領頭雁”。在土地方面,節約集約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依法盤活閑置土地和房屋,分類保障鄉村發展用地,既保障農民的土地權益,又為鄉村產業發展騰挪出更多空間。在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方面,以法律確權為基礎,以多元路徑為抓手,以利益共享為核心,讓集體資產從沉睡走向活躍,實現強村富民的有機統一。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碧岣邚娹r惠農富農政策效能既是民生所向,也是發展之要。四中全會已為我們指明了具體路徑,接下來要多方協同配合、強力推進、精準施策,讓億萬農民既有“種糧有奔頭”的更大底氣,也有“生活有甜頭”的更多幸福。
作者:農民日報全媒體評論員